蝉最后二句诗的意思
蝉,是夏天的使者,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,在古诗词中,蝉往往象征着高洁、坚韧和孤独,唐代诗人杜牧的《蝉》一诗,以蝉为题材,抒发了诗人对人生、命运的感慨,最后两句诗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更是寓意深远,引人深思。
“居高声自远”意味着,只有站在高处,才能发出远扬的声音,这里的“高”可以理解为地位、地位,也可以理解为心灵、精神,诗人通过蝉的居高,表达了自己追求高远境界的人生理想,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,只有不断提升自己,才能在人生舞台上发出耀眼的光芒。
“非是藉秋风”则表明,蝉声的远扬并非依靠秋风之力,这里的“秋风”可以理解为外力,也可以理解为运气,诗人以此告诫人们,人生的成功并非全靠外力或运气,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,只有自强不息,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这两句诗意味深长,既有对人生的感悟,又有对命运的反思,它告诉我们,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,既要仰望星空,又要脚踏实地,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这两句诗还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,在古代,蝉常被用来比喻贤者,诗人以蝉自喻,表达了自己追求高洁、不染尘埃的情怀,这种高洁的品质,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。
杜牧的《蝉》一诗,通过蝉这一形象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、命运的感悟,最后两句诗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更是寓意深远,引人深思,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,要不断提升自己,自强不息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诗人高洁的品质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,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