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夜唐高适这首诗的意思
《除夜》是唐代诗人唐高适创作的一首诗,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,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意思的阐述。
《除夜》原文如下:
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。五更钟声催晓漏,百年人事半销磨。
这首诗的首联“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”描绘了岁末之际,阴阳交替加速了白昼的缩短,同时天涯的霜雪在寒夜里逐渐消散,这里的“岁暮”指的是一年将尽的时候,阴阳变化使得白昼变得越来越短,寓意着时间的流逝。
“天涯霜雪霁寒宵”中的“天涯”意味着远离家乡的地方,霜雪消散的“霁”字则给人一种寒冷夜晚即将结束的温暖感觉,这一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,感受到岁月变迁和自然更替的深切体会。
颔联“五更钟声催晓漏,百年人事半销磨”则将时间进一步细化,五更指的是夜里的第五个时辰,即凌晨三点至五点之间,此时钟声响起,预示着黎明的到来,这里的“催晓漏”是指钟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,而“百年人事半销磨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,百年虽然看似很长,但相对于历史长河来说,不过是一瞬,人生中的许多事物和经历都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殆尽。
整首诗通过岁末的景象、寒夜的消雪、凌晨的钟声以及人生的短暂,展现了唐高适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,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,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++彩,同时也传递出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