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江门诗歌网

杜甫凤凰台全诗及意思

频道:诗词日期:浏览:2

杜甫《凤凰台》全诗及意蕴解读

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,杜甫被誉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作以深沉的情感、严谨的结构和深邃的哲理著称。《凤凰台》一诗,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蕴,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,下面,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全貌,并解读其背后的深刻含义。

《凤凰台》全诗如下:

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
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

这首诗通过对凤凰台的描绘,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衰、人生无常的感慨。

首联“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”,以凤凰的起舞和离去,寓意着盛世的繁华和衰败,凤凰作为祥瑞之鸟,其飞翔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;而凤凰离去,则预示着盛世的结束,留下的只是空荡荡的凤凰台和滚滚东流的江水。

颔联“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”,通过对吴宫和晋代的描写,展现了历史的沧桑,吴宫花草虽美,但如今却荒凉无人;晋代衣冠虽显赫,但如今只剩下一座座古丘,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,以及对逝去时代的哀悼。

颈联“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”,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,三山半落,犹如仙境;二水相分,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,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,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尾联“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”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,浮云蔽日,象征着奸佞当道,使国家陷入困境;长安不见,意味着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担忧,这一联揭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
《凤凰台》一诗通过对凤凰台、吴宫、晋代等历史遗迹的描绘,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,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衰、人生无常的感慨,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,更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品格,在当今社会,这首诗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。